方 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义军领袖。歙县人。出身贫苦。为反抗压迫,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举行“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改元“永乐”,自号“圣公”,建立农民政权。义军战火曾袭卷江浙皖赣六州52县,影响极大。1121年夏被俘遇害。《宋史》有传。
胡 仔(1110—1170):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字元任。绩溪县人。编著《苕溪渔隐丛话》100卷,是中国古代诗话总集中的姣姣者,后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另撰有《孔子编年》5卷。
程大昌(1123—1195):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经学家。字泰之。休宁县人。1151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1194年返乡创办“西山书院”。研究领域甚广,著述较多,在经学、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突出建树,特别是地理学研究贡献最大,著有《禹贡论》、《禹贡山川地理图》等。《宋史》有传。
朱 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婺源县人。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仕途多坎坷,潜心治学。研究领域甚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宋史》有传。
罗 愿(1136—1184):宋代著名史志学家。字端良。徽州区人。1166年中进士,官至鄂州知事。1175年撰《新安志》,增设了艺文、人物、民风等项,开一代志书新风。他提出修志要重民生、同民利等思想,对后代修志者也产生积极影响。
郑 玉(1298—1358):元代学者、教育家,新安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字子美。歙县人。精通儒学经典,对《春秋》解悟尤其透彻。一生绝意仕途,安居乡间,以讲学为生。筑有师山书院,人称“师山先生”。著有《师山文集》8卷。《元史》有传。
朱 升(1299—1370):元末明初著名学者、政治家。字允升。休宁县人。1341年中举后,任池州路学政。不久,避乱弃官,归隐歙县石门山,教化乡里,时人称为“枫林先生”。1357年曾进言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对朱明王朝的建立起重要作用。治学宗法程朱,尤擅经学,于《五经》皆有旁注。著作存目12种,有《枫林集》10卷、《周易旁注前图》2卷等传世。《明史》有传。
程敏政(1444—1499):明代著名文学家。字克勤。休宁县人。1466年中进士,曾官至礼部右侍郎。一生著述很多,在文学方面,主要有《篁墩文集》94卷、《篁墩诗集》15卷、《皇明文衡》100卷等等;在地方史志方面,编辑有《新安文献志》100卷,纂修了《休宁县志》38卷,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明史》有传。
汪 机(1463—1539):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新安医学奠基人之一。字省之。祁门县人。一生精研医理,提出“补气即是补阴”和“气虚则诸病由生”两大观点,在中医医论方面有独创价值。著述较多,有《医学原理》等多部医书传世;学生将他行医的经验汇编为《石山医案》,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实用参考书。
胡宗宪(1512—1565):明代大臣、抗倭英雄、著名军事家。字汝贞。绩溪县人。1538年中进士。1555年任浙江巡抚使,后任总督,主持东南沿海抗倭事务,任用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军功卓著。著有《筹海图编》13卷、《海防图论》1卷、《武略神机火药》2卷、《日本国志》40卷。《明史》有传。
郑之珍(1518—1595):明代著名戏曲家。字汝席。祁门县人。所作戏曲作品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最有名,其分上、中、下3卷,共102折,是一种可连续多天演出的连续剧,可分可合,在民间影响很大,为“目连戏”挤身于戏曲大家庭中以作为一个独特的种类奠定基础。另一传世作品是《五福记》。
徐春甫(1520—1596):明代著名医学家,新安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字汝元。祁门县人。在内科、妇科和儿科方面造诣很深,并以“治病奇中”著称。1568年,在北京成立“一体堂宅仁医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民间医学组织。著作有《妇科心镜》等8种,其中,1556年编成的《古今医统大全》100卷影响最大,有185万字,是中国古代十大医学全书的第一本。
汪道昆(1525—1593):明代著名戏曲文学家、抗倭名将。字伯玉。徽州区人。1547年中进士,曾官至兵部左侍郎。文韬武略,曾配合戚继光大败倭寇;为文则是简而有法,作诗风骨俱佳,为明代文坛“后五子”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太函集》120卷等,创作的杂剧传世的有《高唐梦》、《唐明皇七夕长生殿》等五种。另著有《北虏纪略》1卷、《数钱叶谱》1卷等。《明史》有传。
许 国(1527—1596):明代著名政治家。字维桢。歙县人。1565年中进士。一生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曾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又因平定云南边乱决策得当,晋升少保,授武英殿大学士。生前特批修建许国石坊,并留存至今。著有《许文穆公集》16卷。《明史》有传。
程大位(1533—1606):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大师。字汝思。屯溪区人。少年经商,中年弃商归里,专心著书。有感于商务往来中珠算的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1592年著成《算法统宗》17卷及1598年的简明本《算法纂要》4卷,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难题并记载了解题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算法统宗》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之后,又流传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影响极大。
黄应组(生卒年代不详):明代著名木刻艺术家。歙县人。木刻技艺很高,刻有《孔圣家语图集校》、《坐隐图》、《人镜阳秋》、《环翠堂园景图》、《环翠堂乐府》等书画等,是徽派版画的杰出代表。他还与寓居南京的著名作家汪廷讷合作,包揽了汪氏大部分作品的木刻任务,由之,其版画风格对金陵版画产生直接影响。
何 震(?—1604):明代著名篆刻艺术家,徽派篆刻创始人之一。字主臣、长卿,号雪渔。休宁县人。对古篆的精髓领悟较深,倡导治篆“应以六书为唯则”,作品以印无讹笔著称,一改其时金石篆界怪异靡俗之习,自辟蹊径,追求书法与刀法一致,“刀随意动,意指刀达”,成“近代名手,海内第一。”同吴派领袖文彭共领一代风骚,人称“文何”。
程以蕃(生卒年不详,明成化年间在世):明代著名漆器工艺家,徽漆艺术代表人物。歙县人。擅长高级工艺漆器的制作,如银胎嵌甸、红黑退光等类,制成的漆器效果则以体质紧韧、美观华丽著称,不仅赏心悦目,而且人立其上不见损坏。还善于缀补修复漆器旧物。《安徽通志稿·四巧工传》有传。
汪廷讷(1573—1619):明代著名戏曲家、版画家,徽派版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字昌期。休宁县人。是一位集商人、官员和文人于一身的人物,尤其醉心于戏曲创作,著有《人镜阳秋》、《环翠堂集》等。作品能避免当时的派别门户之见,兼采临川、吴江诸派之长,在曲坛别树一帜。曾在南京设环翠堂书坊,刊刻书籍,插图精美,对明代木刻版画艺术有相当大的影响。
程君房(1573—1619前后在世):明代制墨大师。徽州区人。首创“烧漆取烟”,为制墨业拓出了一条全新的路。所制之墨质量超群,以“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为特色。对墨的造型设计和对外宣传也很重视,请名家丁云鹏、黄麟联手绘刻的《程氏墨苑》一书,大大提高了墨模的工艺水准。
胡正言(1584—1674):明末清初著名出版家、艺术家,徽派刻书及版画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字曰从。休宁县人。在南京开设“十竹斋”古玩铺,兼营刻书业。创造了“?版”和“拱花”两种制版印刷技法,开启了中国彩色套版印刷的先河,并将徽派版画艺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成功地辑印两部套色版画集《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前者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国画彩印画册,后人曾一再翻印出版。另有《印存》2卷传世。
程 邃(1605—1691):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篆刻家,徽派篆刻代表人物之一。字穆倩。徽州区人。诗书画诸艺造诣均精。他的绘画纯用枯笔渴墨,自成一格;篆刻上从秦大篆入手,兼采何震和文彭诸家之长,成为“皖派”的一代大师。主要作品有:《千峰霁色图》、《万木摇秋图》,诗集《莆然吟》、《会小吟》及《古蜗篆居印述》4卷。
渐 江(1610—1664):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新安画派奠基人和领袖。俗名江韬,字六奇,法名弘仁、无智,别号渐江、梅花古衲。歙县人。早年尽心奉养寡母,1645年,清军入徽,曾与邑人金声一道抗清,失败后出家,以僧人身份云游四方,观山水而研画艺。绘画风格上早期受倪瓒影响,后期追求法自自然,“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画意清峭,笔墨瘦韧,自创新格,是清初四画僧(即浙江、髡残、石涛、八大山人)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黄山图》60幅、《晓江风便图卷》、《断崖流水图轴》等,并编有《画偈》1卷。《清史稿》有传。
张小泉(生卒年代不详):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黟县人。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领儿子前往杭州开设“张大隆”剪刀铺,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嵌钢制剪技术,产品很快畅销全国,后为防假冒,以“张小泉”作为店名。“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
吴 谦(生卒年代不详):清代前期著名医学家。字六吉。歙县人。博识多学,精通各科,尤以伤科见长,被称为疗伤整骨“一代圣手”。康熙年间,与张璐、喻嘉并称为全国三大名医,曾担任太医院判。乾隆时曾被敕令为《医宗金鉴》名著的总修官。该书共90卷,1742年完成,之后一直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书。著《订正伤寒论法》和《订正金匮要略法》,均有许多独到见解,对后代医家启发很大。
江 永(1681—1762):清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字慎修。婺源县人。无意任途,致力于哲学、经学、历史、天文、算学、水利、地理及西方新学的研究,开皖派经学家探索科学和实学先河,为宋明理学向乾嘉朴学转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诲人不倦,一代通儒戴震和金榜都是他的入室弟子。著述甚丰,有《音学辨微》1卷、《群经补义》5卷、《律吕阐微》4卷、《礼经纲目》85卷、《江氏算学》9卷、《春秋地理考实》4卷等等。名学者钱大昕誉之为东汉郑玄之后第一人,开创东南儒学一大宗派。
马曰琯(1687—1755):清代著名徽商、藏书家。字秋玉。祁门县人。侨居扬州经营盐业,建小玲陇山馆,广交天下名流,郑板桥等人是常客;喜考校典籍,不惜费资刻印图书;家中藏书多达10余万卷,1772年四库全书馆设立,其儿子向朝廷献书776种,为全国私人献书之冠。《清史稿》有传。
江 春(生卒年代不详):清代著名徽商。字颖长。歙县人。早年习儒应试,后弃儒经商。寓扬州,曾累任两淮盐业总商40年,机敏练达,熟悉盐法,经营管理有方,获得一致好评;曾六次参予接驾乾隆皇帝,并个人捐银30万两,深得乾隆好感,曾为他手书“怡性堂”匾额,邀他参加千叟会,并被授予布政头衔,官居一品,赢得“以布衣上交天子”美誉;生平乐善好施,多建宗祠书院,救济贫寒士子。著有《随书读书楼诗集》和《黄海游录》。
程兰如(1690—?):清代围棋大师,围棋“新安派”代表。歙县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程兰如与梁魏今、施定庵、范西屏并称为盛清四大国手,使中国围棋进入了古代最后一度辉煌。一生留下不少被后人奉为典范的奕谱。晚年,他同韩学元和黄及侣在高岱家中对奕15局棋,辑留成《晚亭奕谱》一书。
吴鲁衡(1702—1760):清代著名工匠,“万安罗盘”创造者之一。休宁县人。雍正年间,在万安镇创设“吴鲁衡罗经店”,融制作和经营为一体。所制罗盘、日晷、指南针,精益求精,承古法而创新,产品随徽商足迹走遍全国,并先后传入东南亚和欧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万安罗盘获金质奖章,成为一种驰名世界的产品。
戴 震(1723—1777):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人物。字东原。屯溪人。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举人,后六次考进士,因皆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未中。曾参加《四库全书》修纂,授翰林院庶吉士。学识渊博,在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经学、训话、音韵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为一代通儒和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之后反理学的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学思想是作为了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人物,并由之开创徽派朴学。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仪礼考正》、《古历考》、《考工图记》、《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清史稿》有传。
程瑶田(1725—1814):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易田。歙县人。精通训诂,提倡“用实物以整理史料”,开启了传统史料学同博物考古相结合的新路。在数学、天文、地理、生物、农业种植、水利、兵器、农器、文字、音韵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堪称一代通儒。著有《通艺录》42卷。《清史稿》有传。
鲍廷博(1728—1814):清代著名藏书家和古籍整理专家。字以文。歙县人。酷爱读书和购藏古籍,藏书量为皖南之最。1772年,朝廷开《四库全书》馆,鲍献家藏善本600余种,多系宋元旧版。致力古书整理和校雠,辑有大型丛书《知不足斋丛书》30集207种,是清代水平高、影响大的一部丛书。
金 榜(1735—1801):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字辅之。歙县人。早年拜江永为师,与戴震和程瑶田同学。1772年中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编撰。辞官后潜心研究经史和小学,并著书讲学,师从者众。尤对古代三礼之学研究精透,著有《礼笺》3卷,令戴震叹服。《清史稿》有传。
鲍漱芳(?—1807):清代著名徽商。字惜分。歙县人。自幼随父在扬州业盐,为扬州富商之一。热心社会活动,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最后平乱中,因组织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两准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要人物。乐善好施,先后多次赈济灾民,被特赐在故乡棠樾修建“乐善好施”牌坊。贾而好儒,曾编书法丛帖《安素轩法帖》,流传甚广。
胡天柱(1742—1808):清代制墨名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绩溪县人。商家出身,曾为学徒,后自立墨店。潜心钻研,其制墨与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并称,列清代四大墨家之首。以墨业致富后,曾捐官而获从九品头衔,被赐予奉天大夫,成为正宗绅士。晚年热心公益事业。1915年,其后人所制“地球墨”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凌廷堪(1752—1808):清代著名经学家和音律学家。字次仲。歙县人。自学成才,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1790年中进士,任宁国府学教授。学问渊深广博,在古代礼制和乐律方面造诣突出,著有《礼经释例》13卷、《燕乐考原》6卷、《梅边吹笛谱》2卷等等。《清史稿》有传。
俞 燮(1775—1840):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的后期代表。字理初。黟县人。1821年中举人,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学问渊博,在经学、史学、小学、考据、文学、天文、数学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为清代一代大儒。与林则徐等共反西方侵略及提倡妇女解放。代表性作品有:论文汇集《癸巳类稿》15卷、《癸巳存稿》15卷,《续行水金鉴》160卷、《黟县志》16卷等等。《清史稿》有传。
郑复光(1780—约1862):清代著名科学家。字元甫、瀚香。歙县人。精通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1846年写成《镜镜冷痴》5卷,集当时中西光学知识大成。在完成此书的基础上,制造了中国最早的一台测天望远镜。另著有《郑元甫札记》(手抄本)、《郑瀚香遗稿》(手抄本)。《安徽通志稿》有传。
王茂荫(1798—1865):清代财政专家、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字椿年。歙县人。1832年中进士,任户部右侍部、工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1851年至1853年三次上奏请改币制,均遭驳回,后遭鞭挞,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附注中就是提到此事。有《王侍郎奏议》10卷及《皖省褒忠录》传世。《清史稿》有传。
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绩溪县人。早年在杭州经营钱庄,后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依靠湘军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崔国因(1831—?):著名外交家。字惠人,自号宣叟。黄山区人。光绪十五年(1889)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赏二品顶戴。后又出使欧美各国,著有《出使美日秘三国日记》16卷,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宝贵资料。《清史稿》有传。
黄士陵(1849—1908):晚清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徽派篆刻的重要代表人物。字牧甫,别号黟山人。黟县人。是清代印坛的一代宗师,创立了独具一格的“黟山派”。书法和绘画方面成就也很高,运笔犀利,犹如刀刻,并参用了部分西画技法,风格特异,自成一家。有《黟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2卷传世。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始人。字春诚。婺源县人。早年家贫,后获岳父资助赴欧洲留学。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
黄宾虹(1865—1955):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字相存,别号虹庐。歙县人。是现代中国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为“新安画派”的现代代表。早年山水画重在师法古代大师,中年以后重在师法自然,70岁后又画风大变。作品深厚华滋,意境深远,精于墨法,善用焦墨与浓墨,与齐白石并存称为“北齐南黄”。在美术理论上,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破、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精通诗词。有《黄山画家源流考》、《古画微》、《画学通论》等多种著述和绘画作品传世。
许承尧(1874—1946):近现代著名诗人与史志学家。字际唐,号疑庵。徽州区人。1904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为中国“末代翰林”之一。重视乡邦文献的整理,自任总编纂、编修出版了《歙县志》16卷,集历代歙县方志之大成。撰编《歙事闲谈》30卷等,为后人研究歙县历史和民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去世后家人遵遗嘱,将所有藏品和手稿都捐献给了安徽省博物馆。
陶行知(1891—1946):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浚,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歙县人。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后又相继创办浙江省湘湖师范、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山海工学团,并支持新安小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一·二九”运动后,与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任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1946年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任校长。后回上海从事反内战、反独裁民主运动,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诗歌集》等。
胡 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字适之。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学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会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页;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甚丰,治学方法上具徽派朴学遗风。
苏雪林(1897—1999):现代著名作家。曾用笔名“苏梅”、“灵芳女士”、“肖青”等。黄山区人。足跨清王朝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早在1915年就投入于文学创作,“五四”以后更趋活跃,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1921年曾留学法国,归来后先后在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作品和著作甚丰,总字数超过300万字。她是与冰心、凌叔华、沅君、丁玲等齐名的“五四”后文坛五大女性作家之一。
张 曙(1909—1938):现代著名音乐家。原名恩袭。歙县人。是中国革命大众音乐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也是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200多首歌曲,其中象《洪波曲》、《大刀进行曲》、《丈夫去当兵》、《日落西山》、《芦沟桥》组曲七首等在全国影响很大,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民众心声。
(信息来源:国学网)